實時更新飛瑞敖最新動態,了解飛瑞敖
農歷新年,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第一聲“春雷”,便是工信部發布了第二批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(下稱“先導區”)名單。
廣州與北京、天津(濱海新區)、杭州、成都等市在列。加上此前的上海(浦東新區)、深圳、濟南-青島3個先導區,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已增至8個。
這是中央部委第二次“點名”廣州,創建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發展區域。去年9月,科技部發出公告,支持廣州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(下稱“試驗區”)。
一方面,兩部委“點將”廣州是基于廣州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既有優勢;另一方面,兩部委的先后布局為廣州人工智能產業勃發開啟了“雙引擎”。
兩個“國字號”區域加身,將助力廣州進一步融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布局。這也意味著廣州在人工智能領域從“科技研發”到“產業應用”的進階延伸、雙線發展。
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
|降大任于廣州:試驗區與先導區來了
無論是試驗區還是先導區,都有走在前列、先試先行的意味。
根據工信部官網,“先導區”是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。通過深化改革、制度創新和融通發展,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突破,加速新技術、新產品的應用推廣和產業化。
其核心訴求是讓人工智能技術從實驗室“走出來”,在實體經濟的戰場一展身手。具體而言,它有四個方面的特征:
應用牽引,利用開放場景帶動產業落地;改革創新,用新思路新機制激發活力;部省聯動,優勢互補形成工作合力;特色發展,因地制宜發展智能經濟。
廣州春運上新全國首個人工智能視頻綜合分析平臺“交通慧眼”
這四項分別強調了先導區的目的、舉措、規格、特色。
工信部要求廣州:一是緊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要求,充分利用產業鏈條齊全、創新要素匯集、應用場景豐富等條件,高標準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實驗區;
二是聚焦發展智能關鍵器件、智能軟件、智能設備等核心智能產業,面向計算機視覺等重點技術方向和工業、商貿等重點應用領域,不斷挖掘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。
此前,科技部對廣州建設試驗區的要求與之相似——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,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路徑新機制,形成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經驗。
試驗區和先導區在廣州建設,是全局層面的通判考量。其規劃格局并非局限于廣州一隅,而是要發揮廣州的引擎功能,帶動大灣區相關產業的發展。
往小了說,二者寄望于以人工智能激發廣州“老城市新活力”;往大了說,二者將示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。
縱觀第二批先導區建設名單,不同城市的定位各異。北京聚焦智能制造、智慧城市等領域,天津聚焦智慧港口、智慧社區等領域,杭州聚焦智能制造、智慧金融等領域,成都聚焦醫療、金融等領域。廣州則深耕智能軟硬件設備,與工業商貿領域。
可以看出,在具體的產業與領域中搭建人工智能應用場景,是先導區的共性要求。廣州的特色之處與自身的產業儲備密不可分。
以軟件業為例,作為中國軟件名城的廣州,形成了“基礎操作系統—行業應用軟件—系統集成運維—互聯網在線服務—信息安全—嵌入式應用—軟件檢測認證”的完整產業鏈條。
|發展鏈條延伸:從創新試驗邁向產業前沿
半年內,廣州的試驗區與先導區雙雙獲批。
當前工信部支持建設的8個先導區莫不如此。它們的另一重“身份”,都是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。
2019年8月,科技部發布的《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》提到,到2023年全國將布局建設20個左右試驗區,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人工智能創新高地。如今已有12市1縣獲批建設試驗區。
那么,試驗區和先導區的關系應當如何解讀?
這需要從“人工智能”本身著眼。廣東省科學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研究員張昱指出,人工智能所涉領域較為多元——既有基礎研究,例如芯片、邊緣計算等需要建構理論體系;又有落地應用,例如工業軟件、工業互聯網方面,人工智能是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出現的,其主要功用在于提升效率、協同輔助。
“因此,人工智能是側重科研還是產業,需要根據不同的細分實踐場景來定。”張昱談到,但無論如何,從基礎研究到創新試驗再到產業落地,是一個新興技術的普遍性發展脈絡。
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片區。
按此規律,一般科技創新試驗在前,落地應用產業化在后。這也說明了為何先導區的批復時間大多晚于試驗區。此外,先導區的數量也少于試驗區——前者由工信部主導,在產業鏈條的下游,后者由科技部主導,在產業鏈的上游。
一個城市如果同時具有試驗區和先導區的“身份”,那說明該城市在科技創新階段已具備一定的優勢,可以繼續向產業化邁進。科技與產業,也將相得益彰共同作用于該城市的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。
“建設先導區,要求某個城市具有現實基礎。”張昱說,在技術研究層面,本地應當具備了成熟的理論體系,實驗室驗證步驟已然完成,即將進入小試階段,需有產業大數據做支撐;在應用層面,該地區產業的信息化、自動化程度,已經達到了往智能化發展的水平。
簡言之,先導區的產業基礎要對于人工智能有較大現實需求;科研院所則可以提供較為成熟的理論成果。
|宏圖起于現實:廣州場景要素“全貫通”
為了迎接先導區,廣州做足了功課。
2020年,廣州4家人工智能企業入選“獨角獸”創新企業榜、8家人工智能企業入選“未來獨角獸”創新企業榜,人工智能企業占了榜單的1/3。從企業的主攻方向便可得知,市場主體對人工智能應用的接受度較高,人工智能產業已成為廣州創新發展的主賽道和新引擎。
在頂層設計方面,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“一江兩岸三片區”(“一江”指珠江,“兩岸”指珠江南岸和珠江北岸,“三片區”指琶洲核心片區(含廣州大學城)、廣州國際金融城片區和魚珠片區)的空間格局已經初步形成,總面積約81平方公里。
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“一江兩岸三片區”圖示
在產業載體方面,據不完全統計,全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重點載體共有24個。其中,南沙國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、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、黃花崗科技園3個園區被認定為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(全省8個),數量居全省第一。
在實踐主體方面,廣州培育了云從科技、小馬智行、佳都科技等多家人工智能企業;創建了科大訊飛機器人智能交互平臺、佳都科技智慧交通平臺、云從科技人機協同平臺等“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”;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實驗室啟動建設。
2020年10月以來,廣州發布了兩批共36個數字經濟領域優質應用場景,涉及交通、政務服務、城市管理、醫療教育等多個行業領域。人工智能的要素在其中多次出現,例如城市管理視頻智能分析、燃氣智能表應用和瓶裝燃氣供應監管平臺等等。
去年末,廣州招商深度推介之旅第三站——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投資合作交流會來到了西子湖畔。通過市場化機制、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,廣州分批次、多維度釋放應用場景,遴選一批可復制、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和典型案例,在全省、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。
“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,是廣州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。”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高裕躍介紹。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,廣州具有信息基礎設施先進完備、產業門類齊全、應用場景豐富、數據資源支撐能力雄厚等優勢。
時至今日,廣州的人工智能市場化啟蒙已經基本實現,大規模的商業推廣和市場應用已是“箭在弦上”。科研機構與市場主體一道,推動人工智能正在從技術向應用、從落地到推廣跨越。場景要素“全貫通”的人工智能產業,讓先導區建設蓄勢待發。
|應用驅動未來:“三層”疊加造就生態
作為一項“中間產業”,人工智能延伸到細分領域里,會出現新技術、新手段、新方法。“人工智能產業對其他具有產業支撐、催化作用。”張昱表示。因此,判斷地區之間的人工智能發展差距,從該技術與其他應用的結合水平,便可看出端倪。
《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20》顯示,廣東地區在論文發表、專利申請量、專利轉移數三個方面,均處于全國第一梯隊。這說明在創新策源、成果供給、經濟變現等方面,廣東走在全國前列。其中,廣州、深圳兩個先導區,是廣東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支柱。
“廣深互為犄角,雙城聯動,在人工智能領域大有可為。”張昱提到,廣州發展人工智能的短板要素,深圳可以提供彌補。
目前,廣州缺乏人工智能領域的龍頭企業;海外人工智能專家進駐相對有限等等。這些瓶頸問題已在逐漸改善——2020年底,華為攜手廣州在白云區建設研發中心;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(廣州)被列為鵬城實驗室廣州基地……
下一步,廣州將如何開展先導區建設?
據廣州市工信部門規劃,廣州將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為“核心”,形成市區聯動的“一核多點”格局;圍繞“基礎層+技術層+應用層”,以應用層為驅動、以基礎層和技術層為支撐推動產業升級,聚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,建設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。
廣州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汽車產業。
具體舉措是基于廣州現有的產業基礎和傳統優勢,打造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產業集群、挖掘人工智能創新標桿應用、加速智能制造全面升級、夯實人工智能創新支撐體系。汽車、無人機、交通、商貿等,都被納入發展規劃。
張昱觀察到,盡管缺少人工智能本領域的龍頭企業,但廣州在汽車、家居等其他產業里擁有龍頭企業(廣汽、歐派等)。為此他提議:“這些領軍企業要及早在工藝和技術手段方面,制定符合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相關標準。率先形成標準意味著更大的行業話語權。”
人工智能時代,各行各業開啟了“下半場”競爭。先導區在廣州設立,將助力廣州在百舸爭流的發展大勢中保持領先。到2022年,廣州計劃形成50個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應用場景,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1200億元,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區。